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科普知识  -> 正文

入梅后强降水此起彼伏 渍涝问题需预防

2020年06月15日 09:55:2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刘志伟

  今年长江中下游一带梅雨提前,湖北省6月11日以来已出现两次分散性的暴雨甚至大暴雨。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农民朋友诧异:既怕农田受淹,又怕雨量过少盛夏遭旱。6月13日,资深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表示,总体来讲是因为西南暖湿气流不太稳定所致。但是,这种时段性的差异在梅雨期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黄智敏说,梅雨对于长江中下游来讲,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天气气候现象。由于副热带高压北抬,其脊线在北纬20度左右维持,因高空低压槽东移不断引导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对垒,形成准静止状态的梅雨锋,一旦西南有低涡沿中低层切变线东移,便易产生暴雨或大暴雨。因地形地貌乃至水陆、植被、城乡差异,使得降水强度存在时空差异。

  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在夏季风北上时,常会受到高山、高原的阻挡。在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携带的大量暖湿气流遇到较高山地时,便会在迎风坡被迫抬升,在上升中绝热冷却,一旦达到凝结高度,时常形成不稳定云层,发生降水且量级较大。因此,山的迎风坡往往成为多雨或强降水中心,在鄂东北大别山的迎风坡出现102mm的大暴雨就不足为怪。

  另外,一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各种机动车辆、烟囱、空调、冰箱排出的废气和稠密的人群散热等等形成“热岛”效应,其热对流比乡下强,上空的水汽凝结核又多,易引起对流不稳定的积雨云,对降水增量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多种因素叠加武汉104mm的大暴雨也就发生了。

  黄智敏说,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过度围湖造田使过去的水面干涸,洼地显露,致夏季地表增热快、散热也快,形成局地热力对流不稳定地带,易导致局地暴雨乃至大暴雨增加;至于入梅以来迄今还没降水或降水极少的地区,未来白天地面增热会比周围已降水地区湿透地面快,其热力不稳定能量增大,便易形成对流不稳定云层,较强降水迟早会发生。对这些情况我们不能大意,要注意预防渍涝。

(刘志伟)

[编辑: 王航飞]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