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科技如何助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0年05月25日 16:46:0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刘园园 操秀英 崔爽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个特殊年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与往年比更为简洁,干货满满。

  正如报告所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增强发展新动能”成为重要工作内容。这其中,科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培育数据市场、稳定支持基础研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多个科技热词让代表委员们看到了科技在“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发力点。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人关注。

  在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看来,新基建既是先进的智能科技,又是赋能智慧经济的基础设施。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企业市场。

  杨元庆认为,短期内,在抗击疫情方面,无论是病毒基因测序还是疫苗研发,智能科技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经济方面,化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依赖于新基建支撑起的“在线经济”形态。长期内,5G等新型基础设施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将为中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带来深刻的产业变革。

  “新基建是撬动新兴产业的重要支点。在当前大变局、大疫情、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新基建是应对疫情冲击、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有效举措,也是壮大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

  刘庆峰认为,新基建对于当前拉动GDP稳定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有重要的提振和牵引作用,同时会带来核心产业和技术升级的机会,并推动新消费的形成,对未来的消费升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

  对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曾毓群来说,政府工作报告写到了他心坎里,“旨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正在成为转型升级中的汽车产业一次新机遇。”

  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总理点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眼下,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面对难以预料的影响,报告着重强调了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不仅提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而且充分肯定了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互联网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说。

  谈及感受,雷军表示,他相信不管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就业的进程,还是积极进取迎接战略机遇期,互联网科技产业都还有更大的作为空间。

  作为浙江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全国人大代表郑杰则关注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

  郑杰建议国家继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出台政策,引导5G在工业各细分领域合作;同时,加快应用场景探索,深入探索共赢的全新商业模式,引导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实现0到1的突破,带动相关领域企业实现1到N的规模复制。

  无论新基建还是互联网+,离开数据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介绍,当前,数字化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打破信息孤岛,让大数据因交互、共享而产生价值,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张近东说,尤其在今年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那些密切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大数据信息的深化共享和便捷使用需求,变得更加强烈。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是高瞻远瞩的部署。”全国政协委员、大唐电信集团董事长童国华说,数据是新基建的核心和基础。新基建中的车联网、互联网的建设都离不开数据的应用,未来数据会成为像石油一样重要的资源。

  童国华表示,培育数据市场,是挖掘数据价值的重要途径。“要建好数据市场,让庞大的数据真正助力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涉及到数据采集、集成、挖掘、分析等各方面,而在这个链条中最重要的几点是技术创新、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稳定支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特别提出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体现了新时期的人才判断标准和使用标准,对充分调动科学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以及又好又快地达到目标完成任务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高杰说。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王光谦说,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表明,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基础研究。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这表明中央的决心。

  “具体研究怎么搞?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有让人静下心来做事的环境,基础研究需要经费保障,但最关键的不是钱,而是合适的土壤。”王光谦说。

(刘园园 操秀英 崔爽)

[编辑: 王航飞]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1073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