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率首次突破3%。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财政政策作出了极不寻常的调整。
关于赤字率能否突破3%的讨论由来已久。部分学者坚持认为不能突破,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以《欧洲联盟条约》的赤字标准作为参考,其将赤字率不超过3%、负债率不超过60%看作是“国际安全线”或“国际警戒线”。虽然我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但对于财政赤字率超过3%一直持谨慎态度。
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工作,财政赤字率突破3%是当前环境下的必然选择。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特别是无症状感染病例的出现,防范二次疫情暴发的任务重、压力大。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成为政府工作的优先选项。在此背景下,提高赤字率应对疫情冲击成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应有之义,对稳定民心,提振信心意义重大。
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这一调整幅度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截至2019年末,全国政府债务负债率为38.5%,既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提高财政赤字率不会使我国债务总水平超出风险可控范围。
在厘清了财政扩张的出发点、目标和风险情况后,算清对冲疫情影响的资金增量极有价值。今年的财政扩张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除了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外,还安排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六保”,尤其是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从机制方面看,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同时,今年还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根据预算报告,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2万亿元,下降5.3%。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也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这意味着政府在盘活存量资金方面也作出相应安排。应对疫情财政收支精打细算,赤字率3.6%以上的安排为对冲疫情影响提供了适宜空间。
(江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