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ZIKV)感染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寨卡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证实哺乳可传播寨卡病毒。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杂志上。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感染的精液进行性传播。研究表明孕妇感染ZIKV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的大脑引发胎儿小头症。近期也有临床报道发现,在ZIKV感染的母亲乳汁中,可检测出ZIKV的病毒基因RNA片段和感染性病毒颗粒。哺乳期母亲感染ZIKV后,新生儿也有感染ZIKV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自然哺乳安全性的担忧。“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寨卡病毒能否通过哺乳感染婴儿?”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郑永唐说。
研究人员利用I型干扰素受体敲除的小鼠和野生型的C57Bl6小鼠建立感染模型,发现ZIKV可以通过乳汁感染新生的乳鼠,导致乳鼠产生神经系统的病变和病症。在自然哺乳或人工哺乳的感染模型中,ZIKV首先在乳鼠的肺组织中复制,然后再扩散到其他组织和器官。人类乳汁中含有大量的抗病毒活性成分,有可能抑制ZIKV感染。为进一步评估ZIKV在乳汁中传播的风险,研究人员又把人类乳汁和ZIKV混合,通过人工哺乳的方式饲喂野生型乳鼠,结果发现人类乳汁具有一定的抗ZIKV活性,但不能阻断ZIKV的传播。
郑永唐表示,该研究在动物模型中证实了ZIKV存在哺乳传播方式,提示在ZIKV感染的哺乳期母亲中,有必要对母乳是否携带ZIKV进行检测,并对其自然哺乳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该研究对ZIKV母婴传播的防控策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陆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