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冰表示,新冠疫情的影响或不是一个V型反弹,人们想象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出现,往后也很难出现。
数据显示,2003年“非典”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下降约3.4%,随后1个月出现V型反弹;而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的社零下降28.5%,目前的复苏幅度仅为4.7%。
无独有偶,上海一家百货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负责人认为,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其原因大致与人们收入普遍下降、心理上不确定加大以及海外输入型病例蔓延等有关。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一个人屏住呼吸1分钟,放开手后,他就可以畅快地进行“报复性呼吸”;但一个人若是被捂住嘴鼻5分钟,或许就出现休克症状了。
疫情以来,无论线上线下,中老年女士服装的销售情况均相当糟糕。原因是什么?据分析,疫情期间,婚嫁之事暂缓,这些“中淑”女性无需购置喜宴用的高档服饰;已有孙辈的“大淑”老人,也不用出门送小朋友上学,中档服饰需求瓦解;老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感染而减少一切不必要外出,只有家居服大行其道了。
疫情封禁逐步解除之后,会有哪些行业率先复苏?从常识来判断,此前被压抑的婚宴刚需重启,黄金珠宝、高档化妆品爆发当仁不让。疫情期间中小学生远程上课,不仅是习惯养成,在防御性思维之下,在线教育也将长期受益。此外,电商运营、快递物流、白酒消费也会是首批复苏的行业之一。当然,中老年女士服装销量也会明显回暖。
换一个角度,无论是部分城市的祭出的消费券,或是商业企业与网购平台、金融机构联手打造的打折券,拉长时间轴来看,其对于全社会消费增量的影响也不必被过于重视。而在危害力、持续时间及影响面如此深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世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为之改变,其作用将不亚于一次产业革命。
与其押注哪个行业会迎来报复性反弹,倒不如期待人们的生活习惯被某种技术再次深刻改变。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只有最前沿的电子IT、物理、化学等相关技术了。因此,与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升级和变革相关的“新基建”,才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笔者查了一下百度百科,“报复性消费”只是因疫情而兴的一个网络用语。按照官方说法,其正确表述大概是补偿性消费或回补性消费。“报复”终究昙花一现,真正能够久久为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还应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的科技与创新,以及其他一切有助于民生便利的基础性事物。比起博一时的报复性消费,这无疑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