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的临时困难补助,真的是雪中送炭。我们家是种蔬菜的,爸爸原本春节到农贸市场卖,可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家足不出户,更不要期望农贸市场会有人来买菜,家里一点收入来源都没有。有了学校的补助,终于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了……”得知学校给自己发放了2000元的临时困难补助,浙江农林大学大二学生小李激动的说。
老家在温州的小李,现在是浙江农林大学备案的特困生,上大学靠助学贷款才交上了学费,平时上学时的生活费也主要靠的勤工俭学。寒假后,他回到了老家,然而因为疫情的原因,家里的蔬菜根本卖不出去,尤其是过了春节以后,全家没有任何收入,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正在一家人着急的时候,他得知疫情期间家里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临时困难补助,于是他提交了申请……
2月19日,浙江农林大学确定发放了首批5.82万元临时困难补助。当天,根据每位学生家庭不同的困难情况,浙江农林大学分别给首批37名急需的学生发放了800-2000元不等的临时困难补助,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他们中有的是母亲身患新冠肺炎,家里临时困难;有的家庭本来困难,疫情期间更是雪上加霜;有的身患疾病,疫情期间家人没有收入导致看病困难……
早在2月初,浙江农林大学启动了全校师生身体状况排查工作,学校通过学生报送的疫情期间居家情况发现,有个别学生因为家人感染新冠肺炎,或者因为疫情原因到导致家庭出现临时困难,对他们在家里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影响。得知这情况后,浙江农林大学立即启动假期的临时困难补助申请工作,给学生们发出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临时困难补助申请的通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家庭实际情况和有关的证明进行申请,学校审核后发放临时补助。

收到第一批学生申请后,浙江农林大学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急需补助,根据学生申请先后和人数等情况,联合计财处安排每周一次发放工作,而且直接发放到了学生的银行卡中。
获得了学校的临时补助,大三学生小苗也十分感动。她的母亲双目失明,家里靠打零工的年迈父亲支撑,因为疫情管控的原因,他们家没了收入,生活压力很大。现在有了学校发的2000元临时补助,让她和家人总算松了一口气。小苗说:“感谢学校的补助,让我们一家能够度过难关,我也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处负责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一直十分牵挂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目前发放的是第一批临时补助,接下来如果学生有特殊困难,还可以继续申请。我们相信,有了师生共同努力,学校一定能成为同学们坚实的后盾,陪伴大家共同渡过难关、驱散阴霾!”
通讯员 陈胜伟 本报记者 付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