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要闻  -> 正文

创新试验场上跑出浙江“加速度”

2019年12月27日 09:11: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甘玲

2018年10月8日,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宁波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

2019年7月11日,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等共同为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挂牌。

临江高新区一景

  本报记者  甘玲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放眼浙江,自创区既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排头兵,也是推进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场。

  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隔三年,国务院再次向浙江送来“大礼包”,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从此被赋予“先行先试”的特权。

  释放政策红利、引进高端人才、培育科技型企业……自批复以来,浙江省、市、区三级联动,抢抓机遇,超前谋划,进一步发挥高新区领唱示范作用,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成效凸显。

  政策加码——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获批之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统领示范区建设,杭州市同步制定10多个配套文件,构建“1+X”政策体系。

  根据批复,杭州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杭州全市域以滨江、临江两个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形成“一区十片,多园多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空间布局。

  杭州高新区(滨江)率先将中关村“6+4”政策“本土化”,出台“黄金12条”,鼓励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在全省率先试点“五证合一”改革,推行“工位注册”,试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为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降低了创业门槛。

  2018年3月,杭州高新区(滨江)又发布了新一轮“1+X”产业政策,未来三年将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50亿元以上,其中“X”确定为11个具体配套政策,涵盖加强人才工作、促进领军企业跨越发展、支持瞪羚企业加快发展等多个方面,不断为创新创业加码。

  今年初,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临江高新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合。4月18日,杭州钱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为杭州自创区建设再添薪火。

  杭州钱塘新区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出台了“1+4+X”政策体系、创新券管理办法、孵化器管理办法等全生态政策文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2019年1~10月,钱塘新区兑现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等奖励资金17757.11万元(不含平台、人才项目资助),撬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钱塘新区的整合提升担负着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今年1~10月,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79.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40.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2.4亿元,同比增长1.2%。”杭州钱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区将举全区之力,充分利用和整合创新资源,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助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杭州自创区还先后释放多重政策“红利”,给予高层次人才年薪补贴、项目补贴、成果转化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2017年,杭州自创区外国人签证、停居留等7项出入境便利政策获公安部批准落地,为高端外国人才集聚提供了政策牵引和政策保障。

  在一系列创新政策的加持下,杭州自创区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杭州高新区(滨江)、临江高新区两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5亿元,同比增长8.90%,占全市比重为12.25%。

  培育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日前发布的《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中,正在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总指数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把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杭州高新区(滨江)以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依托,将“打造数字经济最强区”的目标落到实处,涌现出阿里巴巴、网易、新华三、海康威视、浙江中控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一大批“互联网+”的产业集群。

  在1700m2的滨江智慧e谷展厅内,集中展示了杭州高新区(滨江)的重点骨干企业在大数据应用、智能化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应用。从智慧安防、智慧交通到智慧医疗,这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为杭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2018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数字经济实现收入3070亿元,增长17.2%,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6.1%。计划到2021年,全区数字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超45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0%左右。

  作为搜狗人工智能的“大脑”,搜狗(杭州)AI研究院是杭州大创小镇引进的优质平台之一。研究院以语言为核心布局人工智能,主要发展自然交互、知识计算方向,开展各类开放性研究项目,同时积极将AI技术应用于核心产品。未来5年内,研究院将组建一支400人以上的研发及周边功能团队,首期总投入超过4.5亿元,专利申请预计达到300项以上。

  据了解,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大创小镇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柔性电子等“三强”及信息软件、互联网平台、智能应用等“三优”产业,通过创新平台引进高端化、数字化项目,直接提升小镇数字化程度。与阿里云合作,引进建设阿里巴巴创新中心,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上云等服务,支持企业设计转型、营销转型等。

  “2018年以来,小镇入驻企业以每天3家以上的速度快速集聚,累计入驻企业2944余家,今年新增428家,其中传统制造业企业约50家。上半年小镇实现营收约158亿元,税收7亿元。”大创小镇发展服务中心产业科负责人说,下一步,大创小镇将按照浙江省特色小镇要求,围绕制造业数字化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创业创新港湾、未来产业高地、区校合作样板、开放合作典范、一流的双创基地,力争取得新突破。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让杭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迸发活力。2018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948.4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7.2%。国家级孵化器达32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发明专利授权10267件,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产学研合作——建设浙江创新“第一高地”

  上个月,“天枢”亮相2019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这个由之江实验室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北京一流科技、中国信通院和阿里巴巴等单位共同发布的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集聚顶尖创新力量,将构建四大核心优势,赋能产业发展。

  被认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之江实验室,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灵魂,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共同出资成立,以网络信息、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助力杭州建设成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为政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新的范本。

  一张蓝图绘到底,浙江省、杭州市分别提出“湾区(杭州湾)发展”战略、“拥江(钱塘江)发展”战略,均以建设杭州自创区为引领,拉高标杆,在杭州湾沿岸、钱塘江沿线规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去年12月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杭州高新区(滨江)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和研究生院。据介绍,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北航在信息领域的基础和优势,建立创新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分室,打造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综合交通大数据、微电子与信息材料、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六大研究中心。

  成立一周年之际,北航创新研究院交出一份高质量的创新答卷:实施了“钱江启航”等人才计划,已汇聚属地化人才100人,科研团队比例达72.5%;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创新绩效评估,快速推进首批入驻的7个平台建设。实施院企联合实验室的研发平台战略布局,4个联合实验室启动建设,等等。

  今年6月,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落地杭州医药港小镇,这是中科院和浙江省省院合作的项目,也是近3年来中科院在外设立的唯一直属研究所、杭州地区落地的第一个中科院直属研究所。研究所将在5年内建成至少拥有200名科研人员规模的国家级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机构,并在肿瘤防治和药物研发、转化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杭州医药港小镇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命医学工程、医疗大数据为发展方向,以构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为核心,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高地,全球十大药企中已有7家落户于此。

  小镇加快产业引育,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创新医药研究院,引进建设了药明康德医药健康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浙医一院创新转化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

  据医药港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设立生物医药企业950余家,上半年新增企业150余家,同比增长35%。规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9.8亿元,实现税收收入18.4亿元。

  筑巢引凤——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近日,浙江公布了《关于推进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与此同时,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周年成果图片展巡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186张图表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温州国家自创区建设的探索之路和创新成果。

  在去年11月30日召开的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强调,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在浙江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又一战略平台,肩负着国家赋予浙江的通过先行先试实现民营经济二次腾飞的战略任务,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沿海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战略支撑。

  一年来,围绕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这一主线,宁波温州自创区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分别以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和智能装备产业为重点,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推动了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培育了一批高成长和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宁波出台“黄金八条”政策,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创业,举办全球新材料行业大赛,加快步伐全力招才引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的落地加持,更是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

  均胜电子以近16亿美元收购全球领先的汽车安全系统制造商日本高田公司,成功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域高端供应链;中银电池研发出全球第一条无人智能生产电池生产线,实现名副其实的“黑灯智造”……宁波聚焦“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已培育奥克斯、吉利等10家千亿级龙头企业和94家行业骨干企业。

  作为助推温州建设国家自创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重点打造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浙南闽北地区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三张“国字号”金名片的园区。

  去年6月,温州市瓯海区投入6.835亿元启动大学科技园扩容提质工程。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改造提升后,园区迎来华丽蝶变:建筑面积从原来的2万m2扩容至18万m2,占地面积扩大至200亩,园区环境得到优化的同时,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

  大学科技园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四大新兴产业,布局四大专业化“园中园”。目前,已集聚入驻科技型初创企业240家,吸引各类领军型人才32人。近三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836件、授权量达607件,成为浙南科创版图上的一颗“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举行扩建开园仪式当日,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也在园区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院是温州市政府与浙江大学的重大战略合作项目,重点围绕温州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咨询、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

  此外,宁波温州自创区以建设高水平对外投资策源地、高层次人才创业地为目标,大力推动以跨区域创业、跨国技术转移、跨国技术并购等方式链接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不断加强与中关村、硅谷、慕尼黑、新加坡等全球创新高地的技术交流和创新合作,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迈出坚实步伐。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宁波温州自创区总营业收入4406.3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142.22亿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63家。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已经点燃,自创区建设正带动宁波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创业跑出浙江“加速度”。

[编辑: 李伟民]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1073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