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的病房里,连续收治了多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其中有两位尤其幸运,他们的动脉瘤体积巨大并且“吹弹可破”,随时可能致命。他们都是因为一次偶然的体检,意外发现了动脉瘤。
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兵主任医师说,在所有动脉瘤当中,内脏动脉瘤由于临床症状非常隐匿,很难被发现,又被称为“定时炸弹”中的“炸弹”。
首席记者俞茜茜
通讯员方序
只剩一个肾脏又发现肾动脉瘤
徐大伯是杭州人,今年76岁。今年9月初,他参加退休职工体检,因肺部曾有慢性炎症,做肺部CT检查,意外发现上腹部有一块阴影。
医生建议徐大伯再次复查,几天后,他又去做了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发现,右侧的肾动脉上,有一个比乒乓球还大的动脉瘤。
肾动脉瘤属于内脏动脉瘤,影像中显示,肾动脉的直径只有6毫米左右,长度总共也就不到5厘米。而徐大伯的肾动脉瘤直径却超过46mm,位置靠近右肾,随时可能发生破裂。一旦破裂就会引起大出血,根本来不及抢救。
虽然徐大伯自己没有感觉,但医生强烈建议尽快手术,但棘手的是,徐大伯只剩下一个肾脏,手术必须在确保不损害右肾功能的情况下完成。
原来,早在52年前,当时徐大伯只有24岁,还是个小伙子,因为左侧肾脏感染结核杆菌,导致左肾坏死,不得已开腹将左肾切除,虽然只有一个肾,但并未明显影响徐大伯的生活。
20多年前,他又查出高血压,血糖也偏高,这些都是影响肾脏功能的危险因素。为了保护好右肾功能,他提前从单位办理了病退手续,生怕一个不小心,再把唯一的肾脏弄坏了,最终变成尿毒症。
这次意外发现右肾动脉瘤,做不做手术,对徐大伯及其家人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选择做手术,我们问了好几家医院,都说不能100%确保右肾功能不受影响。如果不做手术,不知道这颗‘定时炸弹’什么时候会‘爆炸’,一旦破裂,可能连命都保不住了。”徐大伯的儿子说,当时一家人为了手术的事情纠结了好久,最终找到了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兵主任医师。
手术精准“拆弹”又保住了肾功能
半个月前,徐大伯和老伴一起到陈兵主任的门诊咨询。陈兵主任仔细看了徐大伯的检查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楚地解释了手术的难点,并给出了三种治疗方案供徐大伯及家属选择。当陈主任把治疗方案详细讲解后,徐大伯对自己的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下定决心进行治疗。
“难能可贵的是,陈兵主任会站在病人的角度,非常中肯地分析了每种治疗方案的利弊。”
徐大伯的老伴说,“原来我们还一直纠结,手术到底做不做,要做的话找谁做?和陈兵主任聊完,我们的心一下子就定了。出了诊室,我就给儿子打电话,决定就找陈主任做手术。”
陈兵主任说,徐大伯的肾动脉瘤位置靠近右肾,而且动脉瘤比较大,直径几乎和肾动脉的长度差不多,动脉瘤颈达到8毫米,肾动脉还有扭曲,开口局限性狭窄,这些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更重要的是,他只有单侧肾脏,手术不仅要精准拆除“炸弹”,还要保证肾脏功能不受影响。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在术前精准评估,包括精准测量动脉瘤的位置及大小,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案,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降到最低。
最后,陈兵主任根据徐大伯的情况,选择通过介入手术植入覆膜支架,封堵动脉瘤的手术方案。同时,在动脉瘤中放入特殊的弹簧圈,目的是让动脉瘤内的血液血栓化凝固,避免出现感染。
手术时间定在10月28日,陈兵主任团队局麻下实施了手术。徐大伯完全清醒,但没有任何痛苦,手术持续了大约1小时,非常成功。手术后,徐大伯的肾动脉瘤已经成功封堵,警报解除,而且右肾功能经评估依然完好无损。
体检意外发现三个脾动脉瘤
无独有偶,徐大伯隔壁病房的蒋师傅,今年64岁,他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检查中,意外发现了脾动脉瘤。
蒋师傅说,他去年因为肺部真菌感染,做了一个小手术。今年9月中旬,复查的时间到了,他到医院做了肺部CT,结果发现脾脏附近有一块阴影。
检查有异样,医生建议复查。今年9月22日,蒋师傅再次到医院做了个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发现脾动脉后段,长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动脉瘤,最大的直径有4.2厘米。
“医生说脾动脉瘤一旦破裂,会引起大出血,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建议我尽早做手术。”蒋师傅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到浙大二院血管外科做手术。
十一长假后,蒋师傅先是挂了陈兵主任的专家门诊。陈主任看了他的检查资料后,动脉瘤确实比较大,情况比较危急,马上开出了住院单。
10月10日,蒋师傅住进浙大二院血管外科病房,原本觉得自己的状态还不错,安安心心等待手术即可,没想到却被护士的几句话吓到了。
护士让蒋师傅千万不能剧烈运动,不能情绪激动,不许他离开病区范围,甚至连上厕所解大便都不能使劲,怕一用力把动脉瘤撑破了!
蒋师傅听了护士的话,倒吸一口凉气,“前几天我还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绕着西湖跑步,从清波门一直跑到断桥边。我哪里晓得情况会这么危险?要是知道,肯定不敢跑了呀!”
经充分评估,蒋师傅的情况更适合传统的开放手术。10月16日,在全麻下,陈兵主任团队采用肋缘下小切口为蒋师傅做了手术。回想起手术的情景,蒋师傅还记忆犹新。
“我这个人胆子比较小,每次一到医院就难免紧张,血压升高。手术前,我的上压飙升到180多。陈兵主任一直陪着我聊天,叫我放松不要紧张,后来我才慢慢不害怕了。”
蒋师傅说,“手术做完,后面康复一切顺利。我和家人都非常感谢陈兵主任,当初完全站在病人的角度,帮助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治疗方案。”
被称为“定时炸弹”中的“炸弹”
内脏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80%
动脉瘤并不是肿瘤或恶性疾病,往往是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先天性动脉血管中层发育不良、外伤等原因,大多数情况内脏动脉瘤并无症状,而一旦发生破裂,则表现为急性失血性休克、血腹,抢救不及时可能发生死亡。
据统计,约有50%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因动脉瘤破裂死亡。动脉瘤被称为人体内的“定时炸弹”,而内脏动脉瘤由于临床症状非常隐匿,很难及时发现,因此又被称为“定时炸弹”中的“炸弹”,一旦破裂出血,基本上来不及抢救,如肾动脉瘤破裂死亡率超过80%。
生活中,大家听得比较多的关于动脉瘤的类型,包括颅内动脉瘤、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等。实际上,动脉瘤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包括非常隐匿的内脏动脉。
内脏动脉瘤指腹主动脉所属的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所产生的动脉瘤,主要包括脾动脉瘤、肝动脉瘤、肠系膜动脉瘤、腹腔干动脉瘤、肾动脉瘤等。脾动脉瘤和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大约占75%。
“根据文献记载,在所有动脉瘤当中,内脏动脉瘤只占1%左右的比例。实际上,内脏动脉瘤的发生率并不低。”
陈兵主任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CT检查在日常体检中的普及,使得内脏动脉瘤的发现率大大提高,很多都是在其他疾病检查或日常体检过程中偶然被发现。在我们病区,每个月都会接诊到好几例内脏动脉瘤患者。”
换位思考
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据了解,内脏动脉瘤的真正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创伤等因素有关。
“很多中老年人认为,发生动脉瘤甚至内脏动脉瘤是个小概率事件,实际上它离大家并不遥远。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动脉弹性会比年轻时候差,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影响,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也会使血管弹性变差,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动脉瘤。”
陈兵主任提醒,尤其是到了秋冬季,天气变冷血管收缩,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如果已经形成了动脉瘤,就相当于一个不定时炸弹,这个时候血压又控制不好,就随时可能发生动脉瘤破裂。
2014年,陈兵作为人才引进,来到浙大二院创立血管外科。作为一名血管外科医生,陈兵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了传统外科技术及微创介入技术,在日常工作中以勤恳、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获得了众多患者的好评。
很多患者说起陈兵主任,都会发自内心地感谢:“陈兵主任会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换位思考,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这也是为什么陈兵从医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零投诉”的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