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金奖
新昌县科创服务中心外景
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了产业跨越式发展
新昌万丰航空小镇全貌
新昌,一个资源少、区位偏的山区小县。1949年,其境内仅有11家碾米厂和19家织布厂,另外零星散布着一些酒坊、油坊、磨坊等手工业作坊,全县工业年产值仅308万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昌凭着“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精神,牢牢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铁了心抓创新,紧抓省级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走出了一条坚守主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实现了从欠发达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历史性跨越。
如今,在新昌,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占比达85%以上,通用航空、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拥有销售超百亿企业3家、上市企业10家,培育了一批全球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
新昌被科技部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并作为全国唯一县域代表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突出制度供给 营造良好生态
新昌牢牢坚持“创新强县”不动摇,以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为总抓手,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把做强产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推进机制”上下功夫,在“政策扶持体系”上做文章,在“提质增效升级”上求实效。
新昌设立了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做到每周安排科技创新活动不少于一次,每季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议议题不少于一个。
为更好地发动机关干部参与科技创新,新昌还全面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选调200多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科技指导员,帮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问题。同时,选派部分企业高管到经济部门挂职锻炼,以此全面了解政府工作机制。在构建政府工作推进和企业信息反馈良性回路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工作氛围。
每年安排4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每年安排上亿元专项资金,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人才,最高补助500万元创业科研经费……去年,新昌县完成《新昌科技创新20条》的调研起草工作,科技创新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3月,新昌县出台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系统推进“三名”培育工程、进一步落实金融扶持措施、鼓励企业绿色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等七方面出台50余条扶持政策,构筑了全方位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
为了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新昌还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5月31日确定为科技日,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同时,健全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容错免责机制,进一步推动“不比大小比创新、不比规模比效益、不比资产比智产、不比一时比后劲”的良好创新氛围的形成。
强化要素保障 培育创新主体
近年来,新昌县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培育机制,助力企业引才借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2018年,新昌科技财政投入占比达到11.02%,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52%。
走进新昌,人们会发现最好看的楼一定是企业研究院。2014年,吴文彬从华东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后,前往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如今他已在位于新昌的新和成研究院任职5年。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海外留学归国的博士后选择留在新昌这座县城?
吴文彬告诉记者,新和成研究院内的实验及生产设备甚至比自己在法国留学时的实验室设备还要先进齐全,这里还有很多与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等业界专家相互交流的机会,共同解决研发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与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更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如今的吴文彬更加为当初的选择自豪,去年末,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共同拥有的专利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该专利可在大幅降低能耗的同时使产品稳定性提高一倍以上,并通过专门设备实现了连续生产,累计销售额已达104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对科技投入的反哺。
如今,新昌已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家、院士工作站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外国专家工作站11家。随着新昌企业研究机构体系的发展壮大,新昌企业可以让人才拥有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待遇留人的基础上更靠事业留人,充分实现了创新吸引人才、人才推动创新的良性循环。
新昌企业还在杭州、深圳等富智地区和海外设立各类异地研发机构40多个,在引人才、留人才、用人才三方面多途径下功夫,形成了强大的创新磁场,不断为新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
新昌杭州紫金科创港位于杭州紫金众创小镇浙大森林,是集异地研发孵化、招商引智、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前方基地和平台,吸引杭州成熟项目在新昌落地,鼓励企业赴新昌创办生产基地,实现了项目“研发孵化在杭州、产业化在新昌”。目前,该科创港已吸引杭州绿驰环保科技、华雅思创生物技术等多家企业入驻。新昌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昌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优质的项目与人才,但新昌作为县城,与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相比,对项目落地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飞地平台的建立有效促进了人才及项目的落地。”
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科技创新,新昌县设立了专项风险补偿金,完善风险补偿办法,支持银行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与投贷联动业务。
加强协同创新 促进成果转化
2016年,新昌被列入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综合体制改革,积极深化“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同时破解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新昌以引进高校与大型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生与导师团队为基点,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综合体制改革,推进高等院校研究院集聚园建设。
目前,浙江理工大学新昌研究生培养基地首批30名研究生及导师已正式入驻,浙江工业大学新昌研究院投入运行,中国计量大学新昌创新研究院签约落地,新昌企业在自家门口便可找到专家技术团队。同时,新昌深化双层双向的对接机制,带着企业到高校,邀请专家走企业。这些举措都有效促进了企业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之间的有机对接,实现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衔接。2018年,仅浙江理工大学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服务企业数量就达80余家,促成企业与高校合作项目21个。
2018年,新昌共组织各类科技对接活动50多场,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意向项目)100多个,举办了首场国际科技对接活动,来自中东欧6个国家的28位院士、专家来到新昌进行交流对接。新昌还成功举办了中国·新昌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10个获奖项目全部落户新昌。
新昌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化、社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打造“线上平台运营+线下专业顾问”O2O服务模式的新昌科技大市场,不断推进技术评估、市场定价和撮合交易机制创新,打造高效技术转移通道,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2018年,全县实现技术交易额3.43亿元,增长185.8%。
普及智能制造 推动转型升级
近年来,新昌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向生产、设计、市场等环节渗透,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科学决策、数字决策,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由制造转为智造,不断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目前,新昌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3.19,“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做法得到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批示肯定。
2017年下半年以来,新昌在115家轴承企业实施“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的“百企提升”专项行动,实施后平均设备有效利用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0%,产品加工综合成本下降12%,劳动用工成本下降50%。
生产进度到了哪一步?还要多长时间能完成?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车间”,通过手机就能实现“实时监控”,了解订单的生产进度,甚至计算出订单的出厂时间。在新昌县政府的支持下,新昌县普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安装了陀曼微智造系统、智能检测系统,改造了4条生产线共16台机床。“单单用电这一项就可以节约8%到10%,还减少了生产统计员。”新昌县普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龙表示,工厂实施智能化改造后,不仅人均产值提高了,同时还因智能化管理,审计得到了国际著名企业的认可,高端订单及利润也在不断增长。
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指出,为工业注入新功能,需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机件制造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他认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打通生产系统与营销系统、设备等之间的数据隔阂。
令人惊喜的是,一朵“轴承云”正在新昌轴承行业的上空缓缓升起。由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创建的行业云平台——轴承云正在不断优化中,将系统解决轴承企业智能生产线的设备检测难、故障预防难和企业内网安全保障等问题,推动新昌轴承产业二次跨越式发展。
新昌确立了“一个行业一个综合体”的目标,积极推广轴承行业智能化改造经验,稳步推进纺机、胶囊、冷配、生物医药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讲到要“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新昌模式”。
如今的新昌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创新活力因子的县域城市之一,在优化创新生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推广智能制造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在科技创新这座山峰上再攀新高。
本报记者 付曦地 孙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