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
——深刻认识文化力量
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工作力度。
——习近平
开启文化建设新征程
2002年金秋十月,习近平履新浙江。初到浙江,这片人文渊薮之地,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2年10月25日,习近平为重建落成的雷峰塔揭匾。始建于北宋初年的雷峰塔,于1924年轰然倒塌后,再次矗立在西子湖畔。“雷峰夕照”美景重回“西湖十景”之列。这座千年佛塔再次成为杭州的文化地标。
浙江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给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浙江是文物之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名人群星璀璨,文化精品琳琅满目,文化样式异彩纷呈,文化传统绵延不绝,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政策并无特殊、陆域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省份之一,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文化的力量,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浙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传统。”
直面现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浙江现象引发习近平对文化力量的深层思考。
2005年8月12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化是灵魂》一文中这样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在2003年初的省两会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根系。先进文化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是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大省,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习书记深刻地认识到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文化力量。在浙江的执政实践中,就已自觉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对接,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时任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说。
习近平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说道:“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 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繁荣展示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持续深厚的文化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对文化的深刻洞见,有力推动了浙江文化大省建设。
2003年7月,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成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浙江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立起了四梁八柱。
“那一年,浙江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之一。”时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童芍素回忆道。
2005年7月,浙江省委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开启了浙江文化建设新征程。
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如八大乐章,在浙江大地奏响了一曲澎湃激越的华美交响。
文化研究工程贯古通今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始终从传承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历史情怀、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高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甫一亮相,“文化研究工程”尤为夺目,因为习近平亲自担任了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当时,这让不少人出乎意料,不明就里。
“习书记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而文化涉及的方面太多了,所以他就抓‘牛鼻子’。”时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蓝蔚青明白其中的道理,“文化研究工程是基础,是源头,抓好了,就能带动其他工程。”
浙江素有“文献之邦”之称,历史文献丰富翔实。光是东汉以来的存世浙江文献就有2000余种,可谓“泱泱两千年,皇皇两千种”。
文化研究工程围绕“今、古、人、文”四大主题,即“浙江当代发展问题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浙江名人研究”“浙江历史文献整理”,首次系统梳理、考订浙江历史文化、文化名人及其学术思想和著述,对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抢救性整理和发掘,全方位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的人文基因和精神渊源。
作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地方文化研究项目之一,在习近平主导下,工程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组织实施,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参与,很快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
2005年7月,为响应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时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向习近平报告了浙江大学与省文物局合作编纂、出版《宋画全集》的建议,立即得到了习近平的支持。习近平明确表示,这一构想很好,值得为此努力。
“习书记离开浙江去上海履新前,还专门询问了这项工作的进展。”张曦说,“2008年7月,《宋画全集》开印前,他又亲自审定序言,勉励我们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完成好这一光荣历史任务。”
2010年9月,《宋画全集》将告完成之际,编纂团队计划拓展实施“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对此,习近平又作出批示,下一步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打算很好,可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各方支持。
2015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在杭州仅停留一夜。当晚他又安排出时间,详细听取了张曦关于“大系”项目等工作情况。第二天,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他再次肯定了这个项目的意义。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有关“大系”的报告上作出了重要批示。
时至今日,《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已成功出版,《先秦汉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编纂、出版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这个项目是浙江对国家的承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11000余件高清佳作钩沉中国古代画史,使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华优秀传统瑰宝得以汇聚再现。
“12年来,这个项目始终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量心血,充分展示了他对大规模系统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生动体现了他‘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率先垂范,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从而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心。”张曦说。
赓续传统文化之魅,赋予其现代化之魂。功在当代,泽被后世。
杭州孤山脚下,有一座江南楼阁,是曾为存放国宝《四库全书》而建的皇家藏书楼文澜阁。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数次战火中几陷毁灭,历经数百年的珍贵古籍已经经不起后人的翻检,然而浙江的文化建设却需要大量的文献研究作支持。
2006年,杭州出版社宣布将重新影印出版文澜阁《四库全书》。
习近平专门批示:“文澜阁本的《四库全书》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将其影印出版,这是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对我省开展的文化研究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谆谆嘱托,化作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不竭动力。经过10年努力,2016年,汇聚浙江几代学人心血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完成,全书达1500多册。无论从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看,还是从文澜阁《四库全书》本身的内容看,这次影印出版价值巨大。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挖掘出浙江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也就找到了前往未来的通关密码。
历时7年耕耘,2017年3月,多达500册的浙江古代文献精华《浙江文丛》付梓面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规模最大的出版工程之一,是浙江历代文献经典的第一次全面整理出版,也是浙江人文历史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在挖掘整理古代史料的同时,文化研究工程也聚焦现代国情研究。
2005年6月,习近平率领浙江代表团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该院领导和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商讨浙江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全面合作事宜,双方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从此,这个省院合作建立的哲学社会科学“智囊库”,为浙江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年半后,一套140多万字、共六卷本的社科哲学巨制——《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在杭州首发。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浙江省共同主办的国情调研重点项目,包括总报告篇、经济篇、社会篇、文化篇、政府管理篇和党建篇的理论性与资料性内容,从多重角度深入分析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对全国的借鉴意义。
首发式上,习近平强调,这一课题调研活动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在浙江进行的最具理论权威、规模最大、最为系统的一次对浙江精神的全面总结,也为浙江今后开展理论总结、进行各项经验调研提供了一些经验。“浙江的发展实践,确实能够为社科院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提供空间和素材。在浙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成长的烦恼;既有先发优势,也有先发的矛盾和问题;既有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也有带有明显浙江特色的个性问题。”
“自2005年6月调研项目正式启动,习书记带队前往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书籍编纂期间,习书记会见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亲自分析了浙江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该项目课题组组长刘迎秋回忆起60多位专家、学者在一年半时间里调研、讨论、整理、收集、编写的日日夜夜,感慨良多。
此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浙江省再次合作启动了“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等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文化研究工程充分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第一期文化研究工程,设立研究项目811项,全省有1000多位哲学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参与课题攻关,出版学术专著1000多部。一大批学术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内高水平奖项,如《郁达夫全集》等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在近五届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共获得一等奖36项,占总数的23.2%。
2017年3月,第二期文化研究工程启动。浙江计划通过5年努力,推出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精品成果,到2021年底形成有浙江特色的当代“浙学”品牌。
习近平对文化的高度自觉和高度重视,惠泽浙江,影响深远。